在環(huán)縣洪德鎮(zhèn)河連灣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紀念館的革命文物陳展柜內(nèi),靜靜地擺放著一副年代久遠、磨損嚴重的馬鐙。這副馬鐙,粗略一看,它就是一副平常馬鐙,并沒有什么特別之處,但仔細觀察就會發(fā)現(xiàn),這副馬鐙是由兩只不同的馬鐙組成的,了解了它的來龍去脈之后才知道,看似普通的馬鐙,背后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動人故事……
2003年6月的一天,一位80多歲的耄耋老人步履蹣跚地來到了環(huán)縣洪德鎮(zhèn)河連灣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紀念館,按捺不住內(nèi)心的激動,急切地問道:“聽說這個紀念館里恢復(fù)了馬錫五馬專員的辦公室?能不能讓我進去看一看,看看給我的老搭檔恢復(fù)的房子像不像?”聽了老者的問詢,紀念館管理人員帶領(lǐng)老人參觀了馬錫五辦公室。老人很健談,在參觀過程中,向紀念館工作人員生動講述了革命戰(zhàn)爭年代他和馬錫五那段難忘的情誼以及馬錫五開展群眾工作的感人事跡。
原來,老人叫朱明錄,是河連灣村陳巷組村民,是馬錫五在環(huán)縣開展群眾工作時結(jié)識的農(nóng)民摯友中的一位,也是馬錫五的好搭檔。在馬錫五的照片前,老人站了很久,向工作人員敘說了許多馬錫五的群眾工作事跡。那些馬錫五幫群眾制糞叉、整治環(huán)境衛(wèi)生、抓蕎麥(幫群眾給墑溝里點撒拌了糞肥的蕎麥種子)、蓋房子等鮮活生動的故事,讓在場的工作人員無不動容,深受感動。參觀結(jié)束時,朱明錄老人感慨地說:“馬專員是一心為群眾著想的領(lǐng)導(dǎo),在這里留下了很多動人的故事,我以后再說給你們聽?,F(xiàn)在,我家里還保存著他給我的一件大信物呢!你們不妨哪天過來一看!”
當紀念館工作人員來到朱明錄老人家時,他拿出了一副珍貴的馬鐙。朱明錄老人介紹:“當年,馬專員來河連灣開展群眾工作,在我們村好幾個群眾家里都住過。馬專員關(guān)心群眾,還特別和善,和大家都能聊得來,我們倆關(guān)系非常好,我經(jīng)常幫他放馬、割草、干雜活。不知不覺半年多時間過去了,馬專員要到其他地方開展工作。臨別時,他決定將我們各自使用的馬鐙,互相贈送一只留作紀念,就有了這樣一副配對型的馬鐙。這只吊梁上雕有龍頭的馬鐙是馬專員用過的,這只吊梁上呈平板的是我自己使用的,這是馬專員給我留下的唯一念想,我會珍藏它一輩子?!?/p>
2007年,87歲的朱明錄老人與世長辭。為搶救保護革命文物,河連灣陜甘寧省委省政府舊址紀念館館長陳希祥帶領(lǐng)工作人員,再次登門拜訪了朱明錄老人的家人,對這對具有傳奇故事的革命文物進行了拍照、留底登記,向他們講解了文物防護性保護措施及其重要性。后來,朱明錄老人的家人參觀了紀念館后,主動將這副珍貴的馬鐙無償捐贈給紀念館,才有了展柜里存放的、見證了馬錫五“一刻也不離開群眾”這道閃耀著群眾路線思想光芒的特殊馬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