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看一区二区日本在线播放|国产美女精品视频|亚洲成E人在线免费观看|久久精彩国产视频

<sup id="jdu3g"></sup>
  • <sup id="jdu3g"></sup>
    <s id="jdu3g"><abbr id="jdu3g"><kbd id="jdu3g"></kbd></abbr></s>
    <sup id="jdu3g"><thead id="jdu3g"></thead></sup>
        • 隴東報數字報

        • 掌中慶陽客戶端

        首頁 > 縣區(qū)  > 寧縣
        甘肅寧縣:傳承紅色基因 持續(xù)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開微信,點擊 “ 發(fā)現 ” ,使用 “ 掃一掃 ” 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befb1729cc724181a24ddbcb17a8d77a.png

        慶陽網訊  (通訊員  鄭倩紅)寧縣持續(xù)推進黨史學習教育走深走實,從黨的歷史中汲取精神力量和智慧養(yǎng)分,引導黨員干部堅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把黨史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工作動力和成效。

        寧縣是甘肅省第一個農村黨組織——中共邠寧支部的誕生地,也是甘肅早期革命運動播火者王孝錫的故鄉(xiāng)。

        “‘慷慨歌太平,從容作楚囚,暴刀逞一快,何惜少年頭?!@是王孝錫被捕時所作的悲壯詩篇,時至今日,他的舍我往死的精神是廣大黨員不斷獲取精神枝干和信仰之魂的力量源泉,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榜樣?!备拭C寧縣中共邠寧支部舊址解說員穆瑞娟正在為前來接受黨史教育的學員講解革命先烈王孝錫的故事。

        1928年12月,年僅25歲的王孝錫在蘭州犧牲。王孝錫的革命歷程雖然短暫,但他卻點燃了西北地區(qū)反帝反封建的熊熊烈火,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隴東革命斗爭的序幕,為陜甘邊革命根據地的創(chuàng)建積蓄了力量、提供了經驗,奠定了群眾基礎、組織基礎和思想基礎。

         寧縣委黨史辦主任李新寧說,“中共邠寧支部是中國共產黨在甘肅建立的第一個農村基層黨組織,她的成立揭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慶陽革命斗爭的序幕,使災難深重的慶陽人民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和希望,她從成立的那天起,就積極地宣傳革命思想,發(fā)動工農群眾,建立革命統一戰(zhàn)線,組織開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爭,壯大了革命力量,推動了慶陽革命斗爭的蓬勃發(fā)展。”

        作為中共邠寧支部的誕生地,寧縣太昌鎮(zhèn)肖家村通過加強農村黨組織建設力度,發(fā)揮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土地流轉、發(fā)放精準扶貧貸款、組織技術培訓等方式,大力發(fā)展壯大產業(yè)規(guī)模,努力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fā)展的有效途徑,為全面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插翅助飛。

         甘肅省寧縣太昌鎮(zhèn)肖家村黨支部書記田喜成說,“村黨支部長期帶領村民傳承革命遺志,著力發(fā)展致富產業(yè),改善基礎條件,現在村上瓜果藥菜種植面積達到1200多畝,牛羊豬兔養(yǎng)殖規(guī)模達到15000多只,種養(yǎng)產業(yè)蓬勃發(fā)展,村上水電路網全面覆蓋,人均年收入達到6000多元。”

        94年前,王孝錫等一批共產黨人充分發(fā)揮基層黨組織的戰(zhàn)斗力,帶領群眾開展革命斗爭?,F如今,寧縣各地的農村黨支部和黨員依然發(fā)揮著堅強戰(zhàn)斗堡壘和先鋒模范作用,帶領群眾脫貧、致富,走上鄉(xiāng)村振興的道路。

        寧縣太昌鎮(zhèn)黨委書記張麗萍說,“我們通過修復歷史遺跡,挖掘紅色事跡,開展有聲有色的紅色教育活動,吸引廣大民眾尋找紅色根脈,聆聽紅色故事,學習先烈精神,激發(fā)黨員干部愛國熱情,接受思想洗禮,傳承紅色基因,爭當時代先鋒。接下來,我們將做好脫貧攻堅和鄉(xiāng)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鞏固脫貧成果,確保十四五開好局,以優(yōu)異的成績慶祝建黨一百周年?!?/p>

        一幅幅英雄畫像,一個個革命故事,讓時間霎時回到那個戰(zhàn)火紛飛的年代。黨史學習教育啟動后,寧縣將全縣28處革命歷史遺跡作為黨員干部黨史瞻仰革命先烈、接受黨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實景課堂”,讓廣大黨員干部堅定信仰信念,牢記初心使命。

        “ 紅色資源是我們黨寶貴的精神財富和力量源泉,我們將進一步挖掘紅色資源、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充分發(fā)揮好農村黨組織的戰(zhàn)斗堡壘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為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實施提供堅強組織保證。”寧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馬應樂如是說。


        編輯:吳樹權責任編輯:李婕
        相關稿件